杏林溯源

骶前囊肿反复十余年 中医妙手施方除顽疾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07 浏览:

中医国粹,博大精深。在中华文明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医药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和绵延永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襄阳市中医医院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应用中医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将一个个疑难杂症逐一攻破。《杏林溯源》栏目带您探索中医奥秘,共话医案医理。

骶前囊肿是位于骶尾骨与直肠之间的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多发于女性。因骶前囊肿所处位置复杂,手术空间显露困难,与肛门、直肠、血管、盆壁肌肉关系密切,手术难度很大,且术后易复发,积液排不尽,迁延不愈,痛苦不堪。今天,我们跟随襄阳市中医医院肿瘤血液病科副主任阳国彬,一起了解一例中医治疗骶前囊肿反复发作不愈的病例。

历经多次手术无果 骶前囊肿反复发作

“太感谢您了,阳主任,你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在襄阳市中医医院肿瘤血液病科,37岁的患者胡女士(化姓)激动地紧握该科副主任阳国彬的手表示感谢。被疾病折磨了12年的她,终于要痊愈了。

原来,早在2012年时,胡女士就开始出现臀部右侧疼痛,不能落座、触碰。去医院检查发现骶骨与直肠之间有10.5*10.8cm大小的囊肿,诊断为骶前囊肿。因为囊肿位置不好,她选择到武汉某综合医院进行手术切除,幸运的是囊肿为良性。然而,手术后不到一年,其臀部疼痛的症状复发,囊肿再次长大,医生考虑连续手术切除会对身体损伤大,建议保守治疗。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女士的病情反复发作,囊肿逐渐变大,最大时竟达到23.3*12.8cm,右侧臀部明显增大。病情严重时疼痛难忍,大小便难以排出,严重影响生活,苦不堪言。

十余年来,胡女士常常往返在武汉和襄阳的各大医院之间,经历了大小10余次包块穿刺抽取囊液、囊肿切开引流等手术。术后还要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定期囊腔冲洗换药,但病情依旧反复,且囊肿生长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发展成为手术后仅2个月,囊肿就再一次长大。病情如此反复,让胡女士的身心健康备受折磨。

坚持服用中药八个月 中医辨证治疗除病痛

2022年11月,胡女士的病情再一次反复,骶前囊肿红肿、压痛等症状再一次来袭。到医院复查,囊肿又长至大小15*10cm,医生建议到郑州某专科医院手术治疗,但因当时疫情防控未能成行。在身边朋友的推荐下,她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找到襄阳市中医医院肿瘤血液病科副主任阳国彬,尝试中医治疗。

阳国彬通过四诊合参,发现胡女士体质壮实,面色发红,大便干结,其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涩,因臀部囊肿疼痛坐卧不能,身心疲惫。参考其前期病史资料以及手术引流出的黄色米汤样液体,中医诊断为“痈疮”。脉证合参,乃气机不畅、毒瘀互结为患,治宜调畅气机、解毒化瘀,方以仙方活命饮合升降散加减。

刚开始服用中药后,胡女士感觉变化不大,只是睡眠质量提高了不少,以前夜里经常醒,醒后还不易入睡。坚持两个月后,复查发现其囊肿竟自行破溃,之后每天消毒处理,伤口慢慢愈合。“虽然天天喝中药很苦,但是感觉身体状态在逐渐变好。”胡女士发现,以前脸颊两侧总长痘痘,怎么处理都没用,现在也在慢慢减少。还有以前身体特别容易疲劳,现在轻松了很多,嘴唇也从之前的无血色逐渐变得红润起来。4个月后,当她再次行彩超复查时,惊讶地发现囊肿已经变小。

2023年7月,经过8个月的中医治疗,胡女士骶前囊肿的症状竟然再未复发,囊肿也逐渐消除。“这可真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呀!相信在阳主任的治疗下,一定能甩掉病灶,重获健康。”在感激之余,她发现自己体重也减轻了,饮食、睡眠等各方面完全正常,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活用中医经典良方 一招解决疑难杂症

阳国彬介绍,国医大师熊继柏曾说过,疑难杂病分为三类:一是症状特异、复杂,比较特殊的疾病;二是诊断疑惑,不明确病因,尤其是运用现代医学诊断方法也不能得出结论。三是长期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病症。而胡女士的病症刚好属于第三类。那么,有专门治疗疑难病的方法吗?阳国彬认为,治疗疑难杂病没有捷径,应当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从中医经典中寻找答案。中医没有“骶前囊肿”这一说法,而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可归属“痈疮”的范畴。中医认为,痈疮发病的总病机是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毒瘀互结、脏腑功能失调等。在治疗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临床应用仙方活命饮合升降散加减为宜。仙方活命饮出自《校注妇人良方》,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医宗金鉴》称“此方治一切痈疽,不论阴阳疮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化脓生肌,散脓消肿,乃疮疡之圣药。”方中金银花为君,清热解毒;以赤芍、当归尾、乳香、没药为臣,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皂角刺、穿山甲通经活络;白芷、防风通滞散结;浙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陈皮活血祛瘀;甘草节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溃坚之效。升降散出自《伤寒瘟疫条辨》,乃清代名医杨栗山所创,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杨栗山谓:“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名升降,亦双解之义”。四药相合,有升降相因,表里双解,寒温并调之妙。阳国彬说,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精髓。人体的局部病变是身体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不能局限于患者的局部病灶,要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否则就会进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

中医认为,所有的疾病都有外在的表现,只要仔细进行望闻问切,获得尽可能详细的临床证据。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知识、司外揣内,分析患者的病因及病机关键所在,从而在中医立法处方用药方面不过度依赖现代医学的检查数据或影像学指标。这就是中医诊疗疑难病症的优势,只要患者有症状,就可以辨证施以方药,从而解救患者于困厄之境。

专家介绍

阳国彬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从事肿瘤、血液病临床工作近20年,擅长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治疗各类恶性肿瘤、难治性贫血、白血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对肺癌、肝癌、妇科肿瘤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淋巴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坐诊时间:每周二上午,周四全天

坐诊地点:门诊四楼国医堂

下一条:孕期发热别硬扛 中医疗法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