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之痛经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17 浏览:

下腹绞痛、腰酸乏力、冷汗淋漓……这些痛经带来的不适,让不少女性对“特殊时期”充满恐惧。尤其到了秋冬季节,稍遇风寒或饮食不慎,疼痛就会变本加厉。

中医认为,痛经多与“寒”“瘀”密切相关。不少女性本身体质偏寒,或经期贪凉、久坐空调房,导致寒气侵入子宫,气血遇寒则凝,经络不通便引发疼痛。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浮于体表,寒邪暂时被压制,痛经症状可能有所缓解;到了秋冬,自然界阳气减弱,人体阳气也随之不足,寒邪趁机“兴风作浪”,痛经自然愈发严重。这种“秋冬重、夏季轻”的特点,正符合“冬病”的典型表现,而夏季阳气旺盛、人体代谢活跃,恰好是驱散寒邪、补足阳气的黄金期,可借助夏季阳气之力温经散寒、活血通经,调理痛经。

穴位贴敷是痛经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之一。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较盛的时段,穴位贴敷所选的药物多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这些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刺激穴位,激发经气,通过药物与穴位的双重作用,减少寒邪沉积,降低秋冬复发概率。姜灸也是冬病夏治的经典手段,脐姜灸和督脉灸是将姜蓉放置在腹部和背部督脉的位置,再将艾绒在姜蓉上点燃,艾绒借助生姜的温里散寒作用,透过皮肤渗入经络,像“暖阳”一样驱散子宫深处的寒气,改善气血循环。雷火灸不同于普通的艾灸,它的灸条采用多种药物及艾绒配制而成,点燃后多种药物在燃烧时产生的药化因子随热辐射热量渗透到经络穴位,起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作用。

妇科副主任江晓婧介绍,很多女性对痛经习以为常,认为“忍忍就过去了”,却不知长期痛经可能影响气血运行,甚至关联到气色、睡眠等方面。夏季调理痛经,不是“临时止痛”,而是通过改善体质,让身体在秋冬有足够的“阳气储备”对抗寒邪。建议痛经患者趁着夏日阳气正盛,用冬病夏治的智慧,让每个“特殊时期”都能轻松度过。(程亮亮)

上一条:冬病夏治三伏贴,温经散邪暖宫寒

下一条:冬病夏治之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