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坠胀、腰酸背痛……你是否曾饱受盆腔炎的反复侵扰?冬病夏治为你开启盆腔健康新篇章。
中医认为盆腔炎的根源与湿热、寒湿、气滞血瘀、正气不足等因素相关,常因外邪侵袭、体内阳气不足、寒湿瘀血内阻或体质虚弱导致气血失调,引发炎症。夏季自然界阳气鼎盛,人体气血畅通,毛孔开张。此时调理,犹如借“天时”之利,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之力倍增,能驱散体内寒湿瘀滞,补充阳气,提升正气,待到寒冬,身体抵御力增强,病灶便不易复发。
襄阳市中医医院妇科中医治疗盆腔炎注重整体调理,通过祛邪与扶正结合,改善内环境,减少复发,并提供盆腔炎“夏治”方案:
1.温热中药,内服外敷双管齐下:
内服中药:中医辨证施治,运用温经散寒、健脾祛湿、活血化瘀等个性化方药,直击病根。
中药外敷:将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中药热敷于下腹部或腰骶部,药力直达病灶,促进局部气血循环,消炎止痛。
2.三伏贴(穴位贴敷):在阳气最旺的“三伏天”,将特制温阳散寒药膏贴敷于“关元、气海、中极、子宫、肾俞、八髎”等关键穴位。药物经穴位透入,激发经络阳气,祛除寒湿,改善盆腔环境。
3.艾灸温通,补阳散寒:采用温灸盒或艾条悬灸上述穴位,借助艾草纯阳温热之力,温煦胞宫,驱散寒凝,活血通络,缓解疼痛不适,提升抵抗力。
4.督脉/脐灸,温补元阳:
督脉灸:在背部督脉(脊柱)上铺灸,激发全身阳气之海,温补元阳。
脐灸(神阙灸):肚脐(神阙穴)皮肤薄,吸收好。在此施灸,药力可快速渗透,温补脾肾,散寒化湿。
5.药膳调理,巩固作用:
日常可适当食用温补食材,如生姜、桂圆、山药、羊肉(适量)、薏米红豆粥等,辅助祛湿散寒。忌食生冷寒凉。
妇科副主任江晓婧表示,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上具有一定优势,夏季是调理妇科疾病的黄金期,女性朋友如遇妇科问题困扰,要把握好冬病夏治的机会,遵循科学的方法,坚持调理,减少妇科疾病的困扰。(刘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