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国粹,博大精深。在中华文明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医药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和绵延永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襄阳市中医医院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应用中医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将一个个疑难杂症逐一攻破。《杏林溯源》栏目带您探索中医奥秘,共话医案医理。
进入冬季,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老年人及有“三高”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容易受凉后出现血压波动、血液黏稠度增加、脑部血液灌注减少等,从而诱发脑卒中。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麻木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也易在冬季加重,此时,除了运用饮食调理、生活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外,膏方调理更具优势。
今天,让我们跟随襄阳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医学科主任唐汉平,一起了解膏方在治疗中风后遗症及神经系统慢性病方面的独特优势。
补脾益气祛瘀通经
膏方调理除沉疴
家住樊城区58岁的梁先生(化姓)三年前由于抽烟酗酒、重油重盐、血压控制不良、生活习惯不健康等,患上脑梗死,出现右侧肢体麻木乏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身体基本恢复,日常生活能自理。但是每每一到冬季,梁先生的病情就会出现反复,除了手脚麻木乏力加重,还伴随有头晕乏力、身体倦怠、气短懒言等。因病情一直不能缓解,去年11月底,梁先生多方打听后来到襄阳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
康复医学科主任唐汉平接诊后,发现梁先生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通过四诊合参,辨证考虑为气血亏虚,脉络瘀阻,于是制定了身体锻炼、生活起居调理以及中医药治疗并重的康复方案。考虑当时已到冬季,建议服用膏方,制膏常服,缓缓图治,固本清源,通过益气活血、健脾补肾的方法,令气血调达,以致平和,祛病强身。唐汉平随后立方谴药,开具炙黄芪、红人参、桂枝、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中药10剂,以蜂蜜收膏制成膏方。方用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为主方,补气、活血、通络,辅以菟丝子、生地、熟地填精固肾,以壮下元;佐以苍术、白术合二陈汤、山楂等运脾化痰,健运中州,可防药物困其运化。君臣佐使,合理配伍,诸药共奏补脾益气、祛瘀通经之功。
通过中医膏方调理和全面的康复治疗后,梁先生感觉全身状况好转,血压稳定,身体有力,行走平稳。今年立冬刚过,梁先生欣喜地告诉唐汉平,“膏方加康复治疗效果非常好,没有再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的症状。”并希望再次开具膏方调理巩固。
中风后遗症久病耗损
膏方拟方有讲究
膏方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能滋补强身、治病纠偏,用于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民间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之说。膏方具有补虚和疗疾两方面作用,在慢性病治疗中具有优越性。中风后遗症患者大多病程长,久病耗损,气血阴阳有所不足,非一针一药能短时调治,此时选择膏方较为适宜。上海名医秦伯未尝谓:“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溢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故俗亦称膏滋药”。
“一勺膏方十碗药,一丝一滴皆精华”。膏方由于原料是经过煎煮浓缩加工制成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作用稳定持久,便于携带,服用方便。膏方与一般的药物治疗不同,更注重全面、整体的调理。结合膏方的特点和对中风后遗症的认识,唐汉平认为,膏方拟方时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还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综合既往病史和身体现状,辨证论治,针对邪实的病理状态,适当加以祛邪之品,或祛痰化浊,或理气解郁,或活血化瘀,补中寓泻,泻中寓补,以求固本清源,气血流畅,而致阴阳平衡。
神经系统慢病患者
适合长期服用膏方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痴呆、帕金森病、癫痫、偏头痛、失眠、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等,多数神经疾病具有复发性或慢性进展、或症状反复发作的特点,部分患者因神经功能受损而留有不同程度残障如认知障碍、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进而影响日常生活。
中医认为“脑主神明,脑为髓之海”“灵机记性在于脑”。脑依赖五脏精华之灌溉,六腑清阳之气以濡养。脑中气血阴阳津液等物质充足,方能髓海充盈,神机敏锐,协调五脏六腑及统辖四肢百骸的功能健旺。《素问·宣明五气》载“肾主骨,生髓,通于脑”,《灵枢·海论》载“脑为髓海”。脑与肾有着密切联系,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器官,在中风后遗症、失眠、帕金森病、健忘、老年性痴呆、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等诸多神经系统慢性耗损性疾病中,中医多从肾论治,肾属水,与冬气相应,因此,膏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同样具有优势。
此外,神经系统疾病多数因虚致病,或因虚致实而发病。疾病急性期或发作期常虚实夹杂,以标实为主;而恢复期或缓解期多以本虚为主。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难治性的特点,许多疾病不能治愈,还有一些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西药治疗。中药膏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有悠久的历史,适合于症状反复发作、复发性和慢性进展性疾病,也适合于其它神经疾病所致神经功能残障者的康复。(蔡秋云)
(文中方剂请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
康复医学科简介

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12年12月,原隶属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脑病科,于2022年9月独立成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康复治疗学科。科室现有医务人员30多名,康复医师均为硕士,康复治疗师均有本科以上文凭。科室负责人唐汉平,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襄阳中医名师,襄阳市中医药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在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学习,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防治及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科开设有中风预防与康复治疗门诊,头痛、眩晕、失眠康复门诊,骨质疏松康复门诊,骨折术后康复门诊,运动损伤康复门诊,中风后情志障碍康复门诊,肉毒素注射治疗门诊,以及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室。
康复医学科秉承“中西并重、特色突出”的发展理念,率先开展中风防治康复一体化、骨伤康复一体化,中医特色突出,开展中药内服外用、头针、耳针、腹针、舌针、督脉灸、脐姜灸、推拿等治疗;现代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全面,开展肉毒素注射、PRP治疗、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偏瘫、认知、言语、吞咽、二便”、平衡功能障碍训练等,使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运动损伤、骨折术后、急慢性疼痛、头痛、眩晕、失眠等患者获得良好的康复。
康复医学科拥有高压氧舱、经颅磁刺激治疗仪、语言吞咽障碍治疗仪、减重支持系统、脑卒中康复治疗仪、脑循环治疗仪、神经损伤治疗仪、超声波、微波治疗仪等设备,可以满足患者的各种康复需求。
康复医学科中西医融合,使患者能够得到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恢复各种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让患者尽快回归家庭,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