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动态

这个端午节,你很“粽”要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25 浏览:

迎端午 包粽子 品粽子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振兴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襄阳市中医医院群工部、物业办、师友公司联合推出“迎端午包粽子品粽子”活动。

▲活动现场

6月23日上午10点,邀请医院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及子女前往和膳堂二楼职工餐厅参加包粽子活动。
6月24日上午,医院到救助站马瑜翔家,送上粽子、鸭蛋、艾草,传播爱心。
和膳堂向就餐人员免费赠送200枚粽子,并赠送艾草。
丁志红副院长和群工部工作人员,一起到患病职工刘群会家进行走访看望,送去慰问品。(胡玉娥)
聚浓情端午 传中医文化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阳,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6月23日,在端午佳节来临前,襄阳市中医医院预防保健科主治医师柏蕾来到市图书馆,开展“聚浓情端午 传中医文化”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活动。

▲活动现场

活动中,柏蕾首先讲解了端午节和中医药文化的渊源。随后又介绍了饮食对于儿童身高的影响。还在现场为大家发放了中医特色香囊。最后现场人员一起包粽子,大家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端午节。(康健 高闯 摄影报道)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
端午习俗


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端午食粽 端午吃粽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其花样繁多。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在端午节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放一把湘风楚韵
和几缕夏日热情
青枝绿叶包裹
楚辞汉歌煲蒸
艾叶雄黄调配
端午节到了
再搭一份千年浓浓祝福
襄阳市中医医院祝大家端午安康!!

上一条:工作保持微笑 服务不论“微小”

下一条:这家医院“微笑服务标兵”评选正火热开展!这家医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