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

以“思”为引,以“针”为桥 ——襄阳市中医医院第3期针推技能工作坊圆满举办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4 浏览:

一针一世界,一灸一乾坤。针灸的精髓,远非穴位的简单叠加,而是临床思维在毫厘之间的精准舞动。

为深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涵建设,锻造规培生的临床核心胜任力,10月23日,一场以“针刺治疗临床思维构建”为主题的针灸临床教学工作坊活动在襄阳市中医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开启。本次工作坊特邀该院针灸科副主任邓桂元担任主讲导师,引领12名规培学员开启了一场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临床的思维探索之旅。

(一)理论溯源:夯实思维的“承重墙”

活动伊始,导师邓桂元以《黄帝内经》《针灸大成》等经典著作为蓝本,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高屋建瓴的理论授课,带领学员明晰针灸治疗原则、治疗作用和取穴方法。“面对一个主诉为‘失眠’的患者,你的辨证路径是什么?取穴依据何在?”授课中,邓桂元没有停留于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以问题为导向,层层设问,为学员构建了清晰的思维框架。同时强调,针灸临床思维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收集四诊信息到形成针灸处方的完整逻辑链,是决定治疗的关键所在。

(二)实战演练:在“情景”中锤炼真功夫

理论的火种,需要在实践的干柴中才能燃成熊熊火焰。本次工作坊的最大亮点,在于引入了标准化病人(SP)与分组模拟实战的创新模式。

·情境问诊,构建临场感:学员被分为3个小组,面对由SP扮演的、拥有完整病史和复杂症状的“患者”,围绕失眠和落枕2个病种3个病例进行了模拟问诊。从亲切的问候到细致地望闻问切,学员运用学到的思维框架,抽丝剥茧,收集关键信息。

·小组决策,碰撞思想火花:问诊结束后,各组进行内部讨论,共同完成辨证、治则的确立,并拟定详尽的针灸处方,极大地锻炼了学员的团队协作精神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互评互学,教学相长:处方拟定后,进入新颖的“小组间互评”环节。学员转换角色,以“同行评议”的眼光审视他组的方案,从取穴合理性到针刺深浅,提出质疑与建议。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的碰撞激发出无数智慧的火花。

(三)教学相长:在“评议”中明晰方向

在互相针刺操作体验环节,学员在彼此身上落针,切身感受针感,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随后,导师邓桂元主持了师生互评的总结环节,她对各组的综合表现进行了画龙点睛的点评,更鼓励学员对本次教学形式提出反馈。

“这种‘做中学、错中悟、评中改’的模式,让抽象的临床思维变得可视、可感、可操作,印象极其深刻。”在场学员纷纷表示。

本次以工作坊模式开展临床技能培训,打破了传统“师授徒受”的单向模式,通过“理论经典+SP实战+分组模拟+多维互评”的闭环设计,为学员搭建了一个安全、高效且充满思辨的成长平台,不仅传授了针刺的技艺,更在每位年轻医者的心中,播下了“临床思维”的种子,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创新实践。医院将以此次工作坊为起点,持续深化临床技能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模式转型,助力年轻医者快速成长为兼具精湛技艺与严谨思维的优秀临床从业者,为医疗人才培养注入持续动力。(王诺妍 王红梅)

下一条:中国医师协会调研襄阳市中医医院规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