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动态

白衣执甲守初心 逆行出征担使命 ——襄阳市中医医院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4-10 浏览:


1月中旬,新冠肺炎突袭襄阳,襄阳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全体医护人员在左明晏副主任的带领下,集体出征,快速投入一线,有的在发热门诊坐诊,有的在隔离病房救治患者,有的支援武汉,有的担当科室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大家不惧风险、逆行而上,鏖战前线60多天,终于取得了疫情阶段性的胜利。

▲肺病科护理团队

全力以赴 担当救治重任

▲肺病科负责人左明晏在隔离病房为患者诊脉

面对突袭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左明晏要求全科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防范,上班时间不暴露,下班时间勤洗手。他细致到要求代理护士长周慧媛拍洗手视频发到工作群,让大家互相监督做好院感防护。
“在疫情的第一时间,医护人员立即引起警觉,并做好自身防护,全科医护人员实现零感染。”说到这点,左明晏甚感欣慰。
1月18日,左明晏承担襄阳市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及医院临床救治重任,白天为员工培训最新出版的新冠肺炎治疗指南,晚上参加市疫情指挥部的报告会。1月22日他又担任院内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24小时在线参加会诊,始终站在防控指挥第一线。疫情初期,他和另外两名专家组成员负责市区各定点医院及6个县市的新冠肺炎疑难重症的专家会诊,制定诊治方案、实施中医辨证论治等指导救治任务,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1月24日,除夕之夜,左明晏完成本院发热门诊及分院患者的会诊工作,已是晚上7点多,此时又接到到市区其他医院的会诊通知。病情不等人,他立马穿好防护服,赶到会诊医院,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想着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此时为了万家灯火,他和“战友们”奔赴在最危险的一线,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这一夜,他辗转反侧,早上7点,他又赶到科室,继续第二天的抗疫工作。
有次去枣阳会诊,返程时赶上大雾,前方5米什么都看不见,半个小时的路程,走了近3个小时,回到襄阳已经晚上7点,左明晏又赶到肺病科病房巡查完每位入院的患者,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酒店。“不仅要战好前方,还要守护好后方,对患者的病情了然于心,遇到突发情况,才能及时施救。”这是他每天晚上必做的功课。
随着患者的增加,专家组人员扩充,左明晏和医院急诊部主任成洪、重症医学科主任卓道勤主要承担市区定点医院和3个县市(谷城、老河口、保康)的重症患者会诊,他们经常忙到夜里12点,有时凌晨3点还在为患者会诊。疫情期间,左明晏先后下到县市30余次,会诊重症患者300余人次,为一线医生提供了及时的救治方案,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疫情刚刚得到缓解,左明晏又带领同事们着手科室复诊工作,在门诊成立肺病康复科,为出院的疑似和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复诊康复指导。并为住院病区进行墙壁粉刷和终末消毒,为即将入院的患者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就医环境。
战疫60多天,左明晏优先安排其他同事轮休,至今坚守在工作岗位。由于表现突出,他获得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疫情防控通报表扬,这对他而言,更加坚定了他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更多力量的决心。

集体出征 全力抗击疫情

▲肺病科援助武汉医生蔡星(左一)为患者诊疗
肺病科有一批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坚实力量,面对突发疫情,大家纷纷出征,奋战在发热门诊、急诊、隔离区、住院部等重要关口,全力抗击疫情。
科室70岁高龄的老专家杨正义,一直在急诊部接诊肺病科患者,直到疫情严重时,才被医院劝退下来休息。疫情刚刚缓解,他又出现在急诊部接诊患者。
李苗是一名90后医生,也是科室年龄最小的医生,身材瘦小的她从1月23日开始坚守发热门诊,最忙的时候一天接诊100多名患者,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11点,一天只吃一顿早饭,坚持到下班。李苗坚守发热门诊30多天,第一批医护人员换防时,她才下来休息。“我虽然是一名年轻的小医生,但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救治每位患者。”李苗说。
蔡星1月23日开始支援发热门诊,当听说武汉急需中医医生支援时,他第一时间报名支援武汉。从发热门诊下来,他一天没休息,于2月15日,和医院12名同事一起冒雪启程驰援武汉。在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他和团队接管新成立的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先后治愈42名新冠肺炎患者,得到医院同仁的认可。面对患者的感谢,蔡星常说:“这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周霜是肺病科一名住院医师,疫情期间,科室收治的有20多名急诊和重症患者,她一人承担这20多名患者的救治任务,查看病情,下医嘱,抢救重症患者,24小时吃住在医院。
……
肺病科12名医生分布在各个重要危险的岗位,他们身披盔甲,不惧风险,日夜守护患者,看着患者逐渐治愈出院,他们欣慰地说道:“只要患者能早日康复,我们再辛苦都值”。

巾帼战士 齐心战疫一线

▲肺病科护士为患者做耳穴贴压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院肺病科护理部全体护士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艰辛的努力。
周慧媛作为肺病科护理工作临时负责人,在疫情面前,克服困难,刻苦学习摸索经验,用最快速度制定出防护服穿脱流程、物品布局以及各项防控疫情条例,为新成立的中转病房做培训。她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无论前一天工作到多晚,第二天一早,她依然准时出现在病房。
因防疫工作的需要,医院将肺病科组建成新冠肺炎患者筛查及隔离期患者的观察病区,所有新入院的患者都会在这里住上3到5天,等到CT及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正常才可以转入到普通病房。这使肺病科的病房周转率极快,每天都有大量收治及转运患者,更换床上用品,房间、物品终末消毒等,护士的工作量是平时的3-4倍,有天晚上科室收了9名入院患者,从科室的监控上可以看到护士们忙的像小陀螺,一刻也不停下,30多天她们为185名中转患者提供护理治疗。
身为科室老将的张勤、王倩、姚楚玉及外科支援护士汪冰心、徐瑞沁主动要求负责这项艰巨而又繁杂的工作。每位新病人在被收治后,她们为患者进行打针、压疮换药、PICC维护及进行所有的中医治疗。患者转运走后,她们对房间的所有物品进行终末消毒,保证患者在安全的环境中得到快速的救治。
疫情期间,大部分的住院患者都是起病急,病情重,大大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及工作量。护士们穿着密封的防护服,时常身上的衣服汗湿了不知何时又捂干了。
为了有效控制感染风险,医生实行跨病区管理模式。面对这种情况,护士杨珍和瞿悦就主动承担起了“传声筒”的作用。她们就像医生与护士之间的联络员,默默地为姐妹们把握好每一道关卡。工作时怕戴上口罩说话听不清,每天提高声呗讲话,一天下来嗓子就干疼嘶哑。护士杨珍说:“我和瞿悦要保证转达的医嘱清晰明了,准确无误的执行到患者身上,让所有的患者都能早日康复回家”。
在这场战斗中,肺病科全体医护团队身处平凡岗位,守护在患者身旁。他们相信,大家齐心战疫,终将等到胜利的那一天。(康健 李丽 廖子强)

上一条:完美续集!获救老人当面致谢跪地救人护士

下一条:防病毒 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