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动态

“一科三区”打造卒中患者的健康家园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07 浏览:

为救治卒中患者,他们24小时在线,专用手机不离身。

为救治卒中患者,他们争分夺秒,在45分钟内完成溶栓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从接诊到完成溶栓,他们时刻守护在患者身边,密切关注卒中患者的病情,随时提供及时的救治。尽快疏通患者脑血管,挽救脑组织,这是襄阳市中医医院卒中防治中心的救治目标。

▲脑病科主任方之勇(右一)(资料图片)

该院脑病科主任、卒中防治中心负责人方之勇介绍,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破裂出血或急性的闭塞对脑造成严重的损害,其结果可能昏迷、偏瘫、失语等,严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脑病科分为2个病区和1个800平方米的康复治疗区,开放床位108张, 现拥有医护工作人员53人,其中医师16人,康复技师6人,护士27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硕士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13人,是“一科三区”的大科室。

争分夺秒 创造最佳治疗时机

众所周知,中风、脑出血、脑梗塞等脑科疾病有着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特点,一旦患病,就会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很关键。”方之勇说,为快速救治患者,医院于2018年开通卒中救治绿色通道,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

▲方之勇主任(右二)带队查房(资料图片)

今年7月,60多岁的王先生(化姓)在家吃晚饭,突然出现嘴巴不听使唤,舌头麻木,右侧身体麻木,走路时,右腿不太灵便。被家人紧急送到市中医医院急诊科,王先生当时血压为180/130mmHg,结合口眼歪斜、口齿不清等典型的“FAST”综合征,医生初步诊断为中风,立即开通卒中绿色通道,通知脑病科医生,不到2分钟,脑病科医生就来到患者身边,一边问诊,一边将患者紧急送到CT室检查。

脑部CT提示,王先生脑部血管有梗塞,医生对其进行溶栓治疗,经过检查、诊断、沟通,患者从入院到用上溶栓剂,不到20分钟,经过初步溶栓治疗,患者症状有所缓解,随后转入住院部进行后续治疗。经过半个月的中医调理、针灸、电疗等中医康复技术,患者康复出院。

“卒中防治中心是由脑病科牵头,脑外科、急诊科、功能科、介入室等多科联动协作救治患者,开通卒中绿色通道,患者各项检查、会诊不用排队等候,优先安排,早诊断,早治疗,抓住溶栓黄金救治45分钟。”方之勇说。

使命担当 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张女士(化姓)患有颈椎病,颈部经常僵硬疼痛,经按摩后症状有所好转。2018年2月,张女士又出现脖子痛,按摩后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加重。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张女士来到到市中医医院就诊。

该院脑病科副主任熊涛为患者做了详细的检查,CT未发现颅内出血,通过进一步脑血管造影发现蛛网膜下腔有出血,原来张女士脖疼痛的“罪魁祸首”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且随时有危及生命的危险。熊涛紧急为患者进行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康复良好。

▲方之勇主任(右二)带队阅片(资料图片)

50岁的陈先生是位高血压患者,想起10年前的那一幕,至今心存感激。那天早上,陈先生像往常一样经营早餐店,突发头疼、恶心呕吐,导致肢体不能活动,被120救护车送到市中医医院抢救。方之勇刚好当班,他一边询问家属病情,一边护送患者进行检查,经CT检查发现患者脑部出血。方之勇立即采用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并根据患者体质辨证施治,开具中草药、针灸等中医康复调理,经过3周精心治疗,陈先生逐步脱离险情并康复出院,正常工作、生活,至今未有明显后遗症。

方之勇介绍,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中最凶险的一种,多以动脉瘤破裂为主,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随时可能出现意外。因此提醒中风患者要及时就医,避免耽误病情。

永不停歇 科室发展永远在路上

该院卒中防治中心成立于2018年11月,截至目前,成功救治316例卒中患者,并在门诊设立康复中心,为脑病患者提供针灸、艾灸、电疗、推拿等中医康复技术,每年接诊康复患者 3000人,数万患者通过中医康复,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脑病科先后引进心电监护仪、亚低温治疗床、失眠治疗仪、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高压氧舱、低频电脑康复仪、舌诊脉诊仪等先进设备。

天道酬勤,该院脑病科先后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湖北省优秀中医重点专科、 湖北省中医脑病专科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等荣誉称号。

作为科室主任、中医传承人方之勇带领团队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研制醒脑宁合剂、愈风合剂、脑立通胶囊等中药制剂,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头痛、眩晕、睡眠障碍、颅内感染等脑科(神经内科)疾病,开展静脉溶栓、微创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等新业务,为卒中患者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高闯 潘斌斌)

上一条:襄阳市中医医院启用“医保电子凭证”

下一条:膏方调补肿瘤血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