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动态

精准施治勇创新 细微之处见真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0 浏览:


——襄阳市中医医院功能科工作纪实

楚天快报记者张慧华  通讯员戚建章

1615336954586437.jpg

他们的笑容如春风拂面,为患者带去慰藉和温暖;他们的服务细致而周到,每个影像都反复推敲,为患者带去精准而专业的诊断。

这是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团队,他们平均年龄只有35岁,却能够开展介入超声、四维超声造影、宫腔三维成像等前沿技术,平均每年服务患者超20万人次,这就是襄阳市中医医院功能科团队。

展翅翱翔 科室发展如破土之笋

据了解,该院功能科成立于1975年,成立之初,科室仅1人,只有1个检查室,经过4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具备19个检查室,其中配有24小时急诊超声室、心电图室,1个介入室,拥有医生33人,护士1人。

“功能科主要的任务就是配合各临床科室,提供及时精准的诊断依据和介入技术服务。”市中医医院功能科主任施唯说。

2011年,施唯担任该院功能科的主任,当年只有31岁的施唯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是医院为数不多的年轻科主任之一。

“做就做到极致,学就学最好的技术。”这是施唯的人生格言。2012年10月,施唯向医院申请,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为期一个月进修,专注学习超声介入手术。

当年12月,在施唯的带领下,科室正式开展超声介入手术,该技术主要治疗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囊肿、肾囊肿、肝癌等全身结节、等疾病,胸腹腔积液穿刺引流,肿瘤组织活检,假性动脉瘤的封堵……这些以往难度较高的治疗,现在仅凭一根直径不到1毫米的介入针头即可完成,不仅减轻患者痛苦,而且还可降低治疗费用。

超声造影、四维彩超、心电网络系统、肌电图……每项新业务的开展,施唯都亲力亲为,指定小组负责人、制定学习计划、整理总结影像资料,记者采访时看到,每位患者的前期诊断、后期治疗、随访记录一一俱全。“这是一本很好的教案,也是科室技术发展的见证。”施唯说。

为让科室超声业务的专业程度“更上一层楼”,施唯推出精细化管理,组建心脏血管组、介入组、胎儿组、妇科组、腹部及小血管组5个彩超亚专业组,每组由2至4名主治医生组成,挑选一名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过硬的医生担任组长,医生可根据自身发展方向选择组合。

施唯说:“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目前科室已拥有飞利浦IE33、西门子S1000、迈瑞DC8等彩超仪器六台,飞利浦IU22、GE E8、GE E10西门子OXANA1高端四维彩超四台,便携式彩超三台,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脑电地形图仪、双通道TCD、多功能心电图仪及十二导心电图仪、H-Scribe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诊断仪、红外热像仪等大批高端技术设备,心电网络系统已覆盖全院。”每当说起科室的这些“家当”,她脸上充满自豪的神情。

“打铁还需自身硬”。10年来,该院功能科已陆续开展30余项新业务新技术,科室整体技术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功能科医生从幕后走到台前,从诊断到治疗,这是时代的进步,这是技术的创新,他们一手持超声探头,一手持介入针头,用精湛的治疗技术造福每一位患者。

业精技高 超声介入已全面开花

超声介入技术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1983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被正式确定。它是在超声显像基础上为进一步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各种活检穿刺、引流、插管、注药治疗、造影、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囊肿硬化等疾病的治疗。

“超声介入对外科疾病来说是一种内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内科疾病来说是一种微创外科的治疗手段,总体来说,是对临床诊疗的一种补充。”施唯说。

2012年12月,在普泌外科医生的配合下,施唯第一次成功为肾囊肿患者实施超声介入手术。从麻醉、穿刺、抽吸囊内液体,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最后注入硬化剂,施唯清晰记得第一例手术用时16分钟,手术完成后,让整个科室对这一新技术的开展充满信心,同时也得到医院领导和同仁的认可。

2017年3月,56岁的李先生(化姓)体检时发现肝脏有3个肿块,在市中医医院被诊断为肝癌,家属辗转武汉几家大医院检查,诊断的结果均一样,并被告知只有3-6个月的最后时光。

家属瞒着李先生,告知其只是肝脏良性的囊肿,并转回市中医医院寻求保守治疗,在功能科复查时医生说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将肝脏上的肿瘤进行微波消融治疗,对李先生的病有一定治疗效果,最终家属决定尝试。

完善术前准备后,施唯为李先生实施经皮超声引导下肝脏肿瘤的微波消融手术,一根直径不到1毫米的针头直抵肿瘤进行消融,3个肿块消融总共耗时不到40分钟即完成,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不适感。在术后随访中,李先生在超声介入和中医保守治疗下,又存活了近3年时间,且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020年7月,患有多年甲状腺炎的赵女士(化姓)自觉颈部结节增大,入住该院甲乳专科,经检查甲状腺结节为4.3cm*6.5cm,在甲乳外科医生的推荐下,患者同意进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手术。

“手术不开刀,术后只有一个不到1毫米的针眼。”施唯说,赵女士从入院到出院只用了3天,并且出院后即可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施唯介绍,目前科室已全面开展超声引导下心包腔积液、胸腹腔积液、肝脓肿、胆囊、肝内胆管等穿刺置管引流术,肝、肾、甲状腺囊肿等穿刺抽液固化术,超声引导下肝脏肿瘤、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淋巴结等穿刺活检术。大家分工明确,并经过严格培训,在武汉同济医院罗鸿昌教授的帮助和指导下,形成一个少而精的介入诊疗团队,10年间已完成近1万例介入手术,让“可视化精准穿刺”超声实时引导微创诊疗技术在市中医医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超声造影 打开患者健康之窗

超声造影又称声学造影,是利用造影剂使超声波回声增强,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

据了解,该院功能科于2012年12月引进超声造影技术,至今已完成输卵管造影近6千多例,阳性率达85%,符合率90%,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诊断依据,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近几年,在积累输卵管造影经验的基础上,该科室陆续开展肝脏、甲状腺、乳腺等多个脏器的造影检查,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影像信息资料。

2020年10月,35岁的柳女士(化姓)备孕二胎半年未孕,检测卵泡发育正常,后做输卵管造影发现其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造影过程中进行输卵管通液治疗后,输卵管通畅得到改善,次月顺利怀孕。

施唯介绍,经腔内实时四维输卵管超声造影,可以实时动态清晰的显示输卵管的立体走行,获得的影像直观、逼真,便于观察,为输卵管通畅度的评估提供精准的影像依据,现在已成为筛查不孕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常规手段。

三维、四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克服了以往二维超声的空间显像不足的缺陷,可以更清晰直观的观察病变,为妇科疾病的诊断提供更明确的信息。在妇科常见的宫腔粘连、宫腔占位、子宫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具备一定优势。

合理规划 学习前沿医学成果

为提高科室的诊疗技术,施唯制定了全员培训计划,每周定期培训,科室成员轮流讲课,每年外派2-3名员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医院、湖南湘雅医院等上级医院进行为期1-6个月的培训学习。同时,自2011年以来,功能科每年都会举办1至2次市级或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会议,邀请来自国内各地的知名专家教授来本院进行讲学和现场指导。并连续几年承办了关于超声介入和超声造影规范化培训的湖北省继续教育项目,推广超声新业务新技术。还特别邀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医学科于晓玲主任前来莅临指导并授课。

天道酬勤,恒者能胜。施唯表示,自功能科创建以来,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服务临床”的原则,把医疗服务质量作为生命线,真正做到“技术提升有进的信心、优化流程有稳的定力、超声水平有新的作为、新的技术有深的拓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更贴心的诊疗服务。

上一条:常备“口袋书”,随时随地学防控

下一条:爱耳日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