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动态

入伏过后 “三伏贴”火了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15 浏览:


通讯员康健 李丽  全媒体记者张亚婷

1626310270237105.jpg

7月11日是今年入伏的头一天,一年一度冬病夏治随之拉开大幕。记者在市中医医院看到,大批抢贴“头伏贴”的市民早早赶到,有序排起“贴敷长龙”。那么,“三伏贴”究竟有何魔力?是否人人都能贴?需要注意什么?“头伏贴”没赶上怎么办?本报记者,带您到现场一探究竟。

现场:市民不到5就出门医生6即开始开贴

早上7时许,记者在市中医医院看到,市民们在医护人员的指引下排起了“贴敷长龙”,希望在头伏尽早接受治疗,甚至有来自县市区的,长驱跋涉只为“一贴”。医护人员按照分工为市民测量体温、维持秩序、引导、开单、贴敷,现场秩序井然。

据了解,早晨5点多,该院职工就已行动起来,医务处、护理部、药学部等部门工作人员悉数到位,为冬病夏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6点左右,许多群众为赶上“头伏第一贴”,早早地前往该院等候排队。为避免市民在室内聚集,保障贴敷安全,贴敷均在室外完成。医院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了严格培训,实行“一人一贴一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我和老伴不到五点就从家出发,闺女开车把我们从襄州区黄集镇送过来。我已连续贴了4年的三伏贴,以前,每年秋冬,因咳嗽哮喘,需要住院治疗。现在,没有因为哮喘住过院。”在胡大爷带领下,他们一家人都贴了敷三伏贴。

记者现场看到,今年来敷贴的年轻面孔多了起来。赵女士同事一早就赶到了市中医医院,两人长期坐在办公室,平时肩颈不太好。“疫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医药的魅力,也想来亲自体验一番。”赵女士说。

在贴敷的人群中,还有不少孩子前胸后背都是“贴”。家长邓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小区很多家长相约今天来贴“三伏贴”。她女儿4岁多,今年已经是第二年来贴“三伏贴”了。“我觉得挺有效,以前女儿还经常感冒、咳嗽,自从去年贴了‘三伏贴’就好多了,咳嗽明显减少了。”

我们开展冬病夏治活动已有30年,三伏贴、督脉灸等冬病夏治治疗项目深受群众欢迎。”该院医务处主任袁安冬介绍疫情之前冬病夏治贴敷患者曾达到1万多人

疗效:三伏贴能“冬病夏治” “包治百病”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酷热难耐,但在中医看来,三伏天却是养阳驱寒、治已病、防未病的最好日子,是贴敷三伏贴,进行“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凡属于中医辨证中阳气虚弱、功能低下的病症均为冬病夏治的适应症。”袁安冬说。“冬病夏治”病种范围包括:针对儿童的小儿咳喘、鼻炎、体虚反复感冒、咽炎、小儿腹泻等疾病;针对成人的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慢性腹泻、风湿疼痛、体虚易感冒、甲减、慢性皮肤病、冻疮、湿疹、过敏性眼病,肿瘤手术放化疗后体虚、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疾病;针对女性的痛经、产后身痛、经期不适等疾病。

“冬病夏治最初以贴敷为主,现在提倡内服外敷相结合,内外兼治。”袁安冬介绍,今年结合湖北省“323”健康攻坚计划工作,肺病科、肿瘤血液病科专家也在贴敷现场为患者把脉问诊,为咳喘、慢阻肺等患者开具内调的汤剂或膏方,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眼科免费为群众进行视力筛查。

“三伏贴”虽好,也不是人人适宜,更绝非“万能贴”,每个人都应根据自身状况而定,切勿盲目跟风。袁安冬提醒,患有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糖尿病患者、瘢痕体质、严重皮肤疾病、过敏体质、妊娠等不宜做穴位贴敷治疗。如瘢痕体质的人贴敷后,皮肤表面瘢痕会持续性增大,不但影响外观,而且可能有局部疼痛、红痒的现象。“冬病夏治还有针姜灸、督脉灸、中药熏蒸、药浴等多种方式,其治病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市民可以根据体质,咨询医生后自由选择。”袁安冬说。

无论选择哪种冬病夏治的方法,医生提醒,在治疗期间都不宜进食生冷食物,尽量避免吹风扇、空调。需要注意的是:贴敷前要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燥;贴敷后请按时揭掉,一般儿童1-2小时揭掉,也可选择不发泡贴敷,成人2-4小时揭掉。揭药膏时,手法宜轻,以免损伤皮肤。贴药处会出现小水泡属正常现象,不要用手抓破。

提醒:网购“三伏贴”难保证自行贴敷存在风险

这几年,“三伏贴”以其方法简便、疗效确切、费用低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患者青睐,成为中医“冬病夏治”的一个耀眼“明星”。然而,近些年因贴“三伏贴”后被灼伤,出现严重皮肤红肿、起水泡、破皮、溃烂等新闻,屡见不鲜。每年,襄阳市中医医院也会接诊不少因“三伏贴”皮肤灼伤“顶着”斑驳的背部前来就诊的患者。可见,“三伏贴”看似安全但是一旦出现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记者在某大型电商网站上搜索“三伏贴”“冬病夏治”等关键词,发现有数百家店铺售卖此类商品,月成交量最高近十万件。实体药店,每年伏期,三伏贴都会热销。甚至,美容院、推拿馆也做起了“冬病夏治”的买卖。

“由于中医理论基础、取穴精确度、药物成分等因素影响,患者自行购买‘三伏贴’进行贴敷或许存在一定风险,可能会出现疗效不佳、不良反应难以自行处理等问题。‘三伏贴’等中医外治法同样讲究辨证施治,专业医师根据患者不同症状、不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选取恰当的穴位,了解适应症、禁忌症、对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等,才能达到显著的疗效。”袁安冬强调,“三伏贴”疗效的关键在于对症下药、用药准确、辨证取穴、定穴精确。每年襄阳市中医医院都会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三伏贴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袁安冬建议,市民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贴敷治疗。

别急:“三伏”长达40天  错过头伏仍可敷贴  

“都说第一天贴效果最好,所以一定要赶在第一天贴上。”在市中医医院贴敷点,等候的不少市民有这样的想法。家住谷城县的陈女士为迎合头伏第一天,专门起了个大早,驱车两小时赶来该院贴敷。

而在专家看来,“三伏贴”并不一定非要在第一天贴。“头伏并不是非要第一天贴,只要保证头伏10天内第一伏贴上即可。”该院医务处主任袁安冬介绍,三伏天(从农历夏至的第三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止)是一个时间段,并不是一个时间点,贴敷时间不必拘泥于每一伏的头一天,在头伏、二伏(头伏后10天)、三伏(二伏后20天)期间的任意一天各贴敷一次即可。此外,若错过了头伏,也可从二伏开始贴敷,总体时间往后顺延10天,连续贴三次,也可取得不错的效果。

最后专家提醒:冬病夏治贵在坚持不懈,至少要穴位贴敷三年以上,才能真正起到改善体质的作用。

上一条:错过头伏 “冬病夏治”仍可顺延贴敷

下一条:培训促成长